导言
2020年9月22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,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。
在这一年间,中国将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确立为顶层战略布局,各相关部委相继出台碳中和重点政策,各省市把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写入了地方“十四五”规划。
01
“双碳”目标是什么?
“双碳”,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。
“碳中和”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,通过碳汇、碳捕集、碳封存等技术实现等量吸收抵消,我国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“碳中和”,即通过产业优化、能源转型、技术革新大量降低碳排放总量,通过植树造林、节能减排、二氧化碳再利用、碳捕集、碳封存等技术形式,吸收二氧化碳,等量抵消中和必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实现二氧化碳“零排放”。
02
如何实现“双碳”目标
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,自“双碳”目标提出以来,关于“双碳”目标的“时间表”与“路线图”就一直备受关注。我国具备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良好基础,但也面临巨大挑战。如何实现“双碳”目标?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面的问题。许多专家的回答不尽相同,大致可以从碳源、碳汇、碳过程三个方向来概述,以供参考。
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潜在技术路径和措施(于贵瑞等)
2. 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,发展新一代生态经济。在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,重点发展低碳流程工业、低碳建筑材料、绿色交通体系、化石资源低碳转化等,建立新一代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及生态经济发展模式。
3. 人为固碳路径的生态环境治理。通过生态环境建设,土壤碳固持,以及大气CCUS等组合技术和工程抵消或中和基础性的人为碳排放量。在关键性、颠覆性能源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之前,通过人为生态工程建设,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,是最为行之有效、最绿色、最经济、最具规模的技术途径,还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高度契合,可以认为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“压舱石”及社会经济发展的“稳定器”。
中国的“双碳”行动任务及其潜在的解决方案(于贵瑞等)
03
水环境中的碳减排
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的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》明确提出要推进水环境治理环节的碳排放协同控制,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。在碳达峰、碳中和这场“硬仗”中,水环境治理再次成为减污降碳关键领域之一,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将推动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。
污水处理厂中的碳减排
污水处理过程实际就是碳排放的过程,污水处理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%,在环保产业中占比最大。污水处理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、甲烷和氧化亚氮。
其中,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污水治理设施的能耗过程,而水污染物降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则认定为生源性碳排放;甲烷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厌氧环节,包括管网、厌氧池、化粪池、污泥厌氧消化池等;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过程的硝化反硝化阶段。
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
同时污水处理本身也是碳减排过程。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导致黑臭是个厌氧过程,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。目前,我国统计出的污水处理率虽然较高,但污水集中收集率普遍较低,许多城市不足50%,污水处理工作任务仍然艰巨。
在污水处理过程中,通过提高污水处理综合能效、提高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、探索可持续新工艺等手段,实现低碳污水处理,就是污水处理行业对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要贡献。
水源保护也是降碳
在人为干预的水循环中,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入自然水体,是一个必经的环节。因此,通过开展水源保护、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等手段,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和污水产生量,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从源头提升水质,本身也是在实现碳减排。
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是一场硬仗。而在努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过程中,也意味着我国将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,走上绿色、低碳、循环的发展路径,实现更高质量发展。
来源:国家长江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、水环境与水生态、环境人Environmrntor